行走的思政课:培根铸魂的有效方式
固原市多所中学创新开展的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持续进行了30年,被誉为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这为红色文化赋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途径、找到了新模式,为思政课教育改革注入了新活力,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意义。
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传承红色基因开辟了新途径。传道需体验,身教胜言教。如何在思政课教育改革中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,面临着许多新问题。传统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“填鸭式”的课堂讲授,形式较为单一,难以充分引起受教育者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将课堂从室内延伸到烈士陵园等场所,为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开辟了全新的路径。这种教育方式通过组织学生用双脚丈量红色足迹的艰辛,用心灵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力,将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勇敢、坚韧、奉献等精神品质“活化”为沉浸式体验,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加直观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,与革命先辈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在与历史的联系中感悟信仰信念的力量,从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模式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,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,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。党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充沛养分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开拓了党史学习教育中极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新途径。一方面,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以实地学习的方式,让受教育者更加直观、全面地了解党的历史,避免了单纯依靠书本学习可能产生的枯燥感和抽象性,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形象、深入人心;另一方面,通过引导受教育者与当地的历史见证者、老党员等进行交流互动,使他们能够分享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珍贵历史细节和亲身经历。通过这些“活资料”的现场互动,会让受教育者深受触动和启发,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这种教育方式,提高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。
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教书育人注入了新活力。人生最好的老师,是自己亲自去实践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将思政课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,从理论教学拓展到实践教学,让受教育者在“行走”中学习,在实践中成长。这种教育方式,将思政课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,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刻理解思政课教育的内涵和意义,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,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。这种自主学习方式,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,提升受教育者的团队协作能力、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,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。
(作者单位: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)
责任编辑:谢斌